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

寫在之前

談判中的兩大目標:整合(增加可用資源)和分配(增加你拿到的可用資源)。

中文字「談判」往往帶有負面的意思;然而,在生活中這卻是每分每秒都在進行中的事情,只是我們並沒有察覺。

從工作的交辦、分配,到市場買賣過程,再到家中家事分配,都處處存在著談判。只是,我們習慣的談判都是屬於分配型,所以當一方獲得、必定伴隨另一方的損失,也就讓談判產生了負面的意義。

其實,談判還有所謂的整合型,透過整合各方的利益,調整各方所重視議題的得失,進而創造總合最大的利潤。所以,我們不應該拒絕著學習談判,反而應該要了解談判的過程與組成,以及善用方法讓雙方取得更有利的結果。

而這就是這樣的一本工具書,時時可以讓你拿起來提醒自己:善用書中的策略,達成雙方最大利益的共識

談判時常見的錯誤


不理性的堅持到底

不理性的加碼: 儘管理性分析不建議繼續採行原本所選用的戰術,卻仍一意孤行
已經投注下去的時間和金錢是沉默成本,無法回收,所以不應該在選擇未來戰術的時候考量進去

透過思考其他決策者會做什麼決定,能夠幫助自己看清楚整個局;如果沒有充分地考量其他人將會採取什麼行動,很多看起來像是機會的情況,其實都是陷阱

搶食大餅的迷思

分配型談判:只針對一項議題,並將這個議題當作一塊大餅,只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便有所失。

整合型談判:多數的衝突中,要考慮的議題不只有一項,在這情況下可以找到對雙方都好的共識。
在談判的時候不應該一項一項議題談,這會讓每一項議題都成為零合遊戲/分配型談判,每個人都堅持己見;如果能先條列出所有可能的議題,提出整套的方案才容易形成整合式共識。

以不相關的資訊作為判斷情勢的基礎(定錨與調整)

人們在估算一項未知或是不確定物品或事件的價值,通常會以開價作為錨點,再從該處開始調整。因此,設定明確、充滿挑戰性的目標會強化主事者在談判中的表現。

要讓錨點給你優勢,就一定要先決定好什麼樣的初始錨點可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過分受到資訊呈現的方式影響(建立談判的框架)

要界定主事者在談判中的行為是迴避風險、風險中立或是追求風險,一定要檢視他的確定等值其他選項的期望值,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面對淺在收益時,人會迴避風險;面對淺在損失時,人會追求風險。因此,如果描述提案的時候讓對手聽到淺在的收益,你可以誘導對方採取正面的框架,他們就比較容易讓步。

過分依賴現成的資訊,忽略了相關數據(取得資訊的難易程度)

在談判中使用更鮮明或更生動的方式來呈現資訊,對決定有強大的影響力。因為其容易回想起來,進而讓對方覺得該資訊更為可靠。

無法從對方的立場思考,進而獲得新資訊或新想法(贏家的詛咒)

能夠從對方觀點進行思考的人,在模擬談判中最成功。

人們在談判過程中經常以為對方不會改變,忽略了如果可以從對方的決定來思考,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的資訊。 

過度自信,誤以為能得到對你有利的結果(過度自信與談判者行為)

基於需求而生的假象有三種:

  1. 優越感的假象:根據不切實際的自我感覺良好
  2. 樂觀的假象:一般而言,人會低估未來自己碰到壞事的機率,而高估自己未來遇到好事的可能性
  3. 控制的假象:自以為能控制結果,但其實自己對結果的影響力沒那麼高,就算是擲骰子這麼明顯的隨機事件也一樣。

要找出答案,應該是要累積牴觸既有觀點的資訊,而不是力求證明自己是對的。

談判的理性框架


理性地思考談判

理性談判的兩大關鍵元素:

  1. 高效的主事者一定要客觀評估各方除了談判結果以外還有什麼備案,以及對手的利益和議題的輕重順序
  2. 高校的主事者一定要理解談判的整合面和分配面,才能增加可用資源

在開始任何談判之前,應該要先想:「如果無法達成共識會有什麼後果?」必須要先決定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這就會決定了自己的底線

談判不只是要達成共識,而是達成共識以後應該要比沒有共識的情況更好。

  • 評估如果無法與對手達成共識,你會怎麼做?
  • 評估對手無法與你達成共識,對手會怎麼做?
  • 評估談判過程中真正的議題為何?
  • 評估各項議題對你的重要性
  • 評估各項議題對對手的重要性
  • 評估議價區域
  • 評估交換的機會在哪裡?
  • 評估自己受到各項偏誤影響的程度,包括
    1. 不理性地堅持到底
    2. 大餅迷思
    3. 定錨與調整
    4. 談判的框架
    5. 取得資訊的難易度
    6. 贏家的詛咒
    7. 過度自信
  • 評估對手受到各項偏誤影響的程度
談判中,對方若有不合理的要求,很多人仍會加以回應,這是很常見的錯誤。其實,你可以重新架構這場談判,把焦點集中在雙方達成共識能有多少收益上。

 發展整合性協議的理性策略

  • 建立信任、分享資訊
  • 踴躍發問,多多益善
  • 主動提供部分資訊
  • 同時提供多項選擇
  • 尋找協議後協議
  • 利用期待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 利用風險偏好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 利用時間觀的差異來創造互惠的交易
  • 在談判中增加議題,增加雙方互惠交易的機會
  • 思考是否有方法可以降低對手的成本,讓你能達成目標;或是讓對手達成目標,但是降低你的成本
  • 思考是否有方法能減少或消弭資源匱乏的處境,畢竟這是雙方衝突的起源
  • 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不一定要符合雙方的立場,而是要滿足根本的利益

簡化複雜的談判


經驗 vs 專業

大多數的人都仰賴經驗來學習如何談判,然而想要從經驗中學習,就必須獲得正確且即使的回饋,只是我們往往都無法得到。加上:

  1. 決策的結果通常很晚才會出現
  2. 環境的變音也會降低回饋可靠度
  3. 無法得知若採取不同的策略會有什麼結果
  4. 最重要的決策很獨特,因此從中學習的機會很有限

要從經驗中學習,最主要的障礙會是往往無法即時得到清楚、有意義的反饋,並從而倒出成功的策略。

此外,經驗和專業的差異在於兩大因素:

  1. 應變力
  2. 傳承

因此,提升談判表現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結合經驗與理性思考的能力,發展出專業

公平、情緒 與 理性

對公平和情緒的考量會對談判造成深遠的影響。談判人員的情緒狀態,會牽涉他們採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公平與否。想要理性談判,就必須理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你的判斷和決定,也可以預期對手的行為也會受到同樣的因素所影響。

在團體和組織中談判

仔細評估各方在分配資源時所採用的分配規則。常見的包括:

  • 佔比分配法:把可用資源按照各方的努力來分配
  • 均等分配法:按照人數均分;或按照各方的需求來均分
在多邊談判中,不只需要知道有多種分配方式,更需要敏銳地察覺其他成員的公平感受。

盡量避免在多邊談判中採用多數決。在競合交錯的團體中,若採共識決會比多數決更有價值。

盡量避免一件一件議題進行的拘謹議程。在競合交錯的團體中,應該要揚棄以議題為導向的僵硬議程,改為解決問題的流程

  1. 找出議題的輕重緩急
  2. 讓各方表明自己的利益
  3. 提出有創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聚焦於談判各方不同的利益和偏好,以推動有創意的整合型共識。

看清楚同盟其實很不穩定,談判的最終結果往往不符合整個組織的最佳利益。當團體裡的成員權利平等時,這個團體能達成最整合型的共識,並且更有效地運用資源;相較之下,有小圈圈且權力分配不均的團體則無法如此。

透過第三方的談判

談判中的第三方有:

  • 調停者:會協助各方達成共識,但不能強迫他們接受和解方式。
  • 仲裁者:會讓各方都說出各自的觀點,各方也必須接受仲裁者的解決方案。
  • 仲介:對他們自己能獲得什麼結果最感興趣。
  • 企業主管:不是這三種類型,可以選擇忽略衝突到直接宣布解決方式中的任何一種做法。
第三方在談判中也會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要知道如何刺激第三方,就能夠讓自己獲得更理性地談判所需要的洞見。

透過調停者的談判

調停者只想要達成協議,任何協議都好。因此,如果透過調停者談判,有時候破局還比勉強接受協議更好。

透過仲裁者的談判

傳統型仲裁中,最終的協議會基於衝突的各方的立場和主張做出決定,往往只會在最終的提案中取個平均值。在這種仲裁下,就是鼓勵雙方都不要讓步,至少最終的結果會離自己的提案近一點。

最終提案型仲裁中,仲裁者必須在最終提案中選擇一個,所以無法左右協議的內容。因為害怕仲裁者最終選擇對手的提案,會損失更多的情況下,往往各方都願意在談判中讓步,自行和解。

因此,必須要根據仲裁的類型來選擇自己的談判策略。

面對傳統型,就拿對自己有利的資訊來教育並說服仲裁者;面對最終提案,就必須說服仲裁者:自己的最終提案很公平。

透過仲介的談判

在法律上,仲介通常只對賣家負責,因為賣家會根據房子售出的價格支付傭金,房仲自然會比較為賣家著想。

對賣家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仲介只知道買家的保留價格,或是雙方的保留價格他都知道;對買家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仲介只知道賣家的保留價格。

對於仲介來說,在可以成交的前提下,他完全有動機去提高成交價;但是,如果他認為你會收手的話,他就不會再給你成交的壓力,寧可你留在場中。

透過企業主管的談判

企業主管和其他第三方最大的差異是:他們和談判各方都有職場關係。在衝突之前,就已經建立好人際關係;在衝突之後,關係還是得維持下去。

影響其斡旋風格的重要因素有五項:

  • 目標:主管的目標是效率(是否可以掌握談判的結果);而一般職員在乎的是公平
  • 衝突的規模
  • 衝突的重要性
  • 時間的壓力
  • 他們與當事人之間的相對權力
而企業主管在擔任第三方一定要很有彈性。在完全不做為和完全控制的斡旋策略之間做出調整。

競標:再探贏家的詛咒

當商品價值的不確定性很高,且出價者眾多的時候,在拍賣中的贏家往往其實是輸家,他們會以過高的價格收購該商品。

想要避免在競標過程中落入贏家的詛咒,切記:如果你認為你的標金最後會贏得這場拍賣,你就可能比其他對手更高估了該項商品的價值。

如果你在和很多人競標一項價值很不明確的商品,你應該要調降估值和標金。事實上,越多人加入拍賣競標,離開拍賣場的理由就多一個。 => 物品的價值越是主觀認定,參與競標的人的出價範圍就越大,拍賣對賣家就越有利。

透過行動來談判

囚徒困境:個人最佳選擇並非群體的最佳選擇,且在一個群體中,個人做出理性選擇卻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

而重複的囚犯困境中,賽局被反覆地進行。此時以牙還牙就成為最好的策略,因為參與者都有機會去「懲罰」另一個參與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為。這時,合作可能會作為均衡的結果出現。欺騙行為被受到懲罰的威脅所制止,從而導向一個較好的的結果。

而要施行以牙還牙的策略,方法包括:

  • 不要忌妒
  • 不要率先背叛任何人
    只要對方願意合作,就釋出善意。但是這是有前提的
    • 如果雙方不重視長期關係,那就很有可能等著被背叛
    • 如果所有人都在採取永遠背叛的策略,那不率先背叛別人並不會比較好
  • 對方合作就合作,對方背叛就背叛
  • 不要太聰明:
    在囚徒困境中,你的獲利還自於對方的合作,因此秘訣就是鼓勵對方合作,甚至是直接明示對方。
這個合作的基礎不是信任,而是關係的長度。以長期來說,談判各方有沒有互信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條件是否成熟,可以讓雙方建立穩定的合作模式。

當囚徒困境的人數在增加,就會變成所謂的社會困境。因此,邏輯上就會預期有更多背叛的發生。但是在許多社會困境中,許多人相信合作才是對的。在多數競爭的問題裡並沒有簡單的答案,簡單的答案往往會升高衝突,因為談判的各方沒有停下來想一下對方的反應

在不理性的世界進行理性談判

最能保證你更理性談判的方法就是做足準備。預測對方在你提案之後會如何反應在談判中是相當關鍵的

許多談判中最嚴重的錯誤都不是答錯了問題,而是沒有問對問題。在談判中可以幫你迴避常見錯誤的七大問題:

  1. 你在談判中展開的行動,是不是只是為了要合理化之前的決定?
  2. 你是不是認為對你好的必然對對方不好,對對方好的就對你不好?
  3. 談判初期錨定的價格是否對你產生不理性的影響?
  4. 有沒有另一個框架可以讓你用不同的觀點來看這場談判?
  5. 你有沒有受到現有資訊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他雖有根據但是較難取得的資訊?
  6. 你有沒有充分地思考過對方的決策?
  7. 你是不是對自己不可靠的判斷太有信心了?
而幫助你建構理性談判的三大問題:
  1. 你的底價是什麼?
  2. 你的利益是什麼?
  3. 談判中各議題對你的相對重要性為何?
做好談判準備很重要,但是談判過程中持續透過問對問題、更新所得到的資訊,重新評估,才是更重要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