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總是會一直對著身邊的大人問『為什麼?』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小鳥會飛?為什麼太陽會升起、又會落到地平面下?這世界對自己來說總是充滿著新鮮感,而自己總是不斷的藉以許多問題探索著這個世界,希望了解越來越多所處的世界。
然而,隨著進入學校教育,所有大人們認為該學習的東西每天不斷地填塞著自己的腦袋,持續地告訴自己該做『什麼』,卻越來越少時間和機會讓自己思考、探索更多的『為什麼』。久而久之,我們習慣只懂著『什麼 (What)』,卻忘了更深層的思考『為什麼 (Why)』。
而我們就在這過程中慢慢失去求知的欲望,單純變成只知道接受別人給予知識的豬。更不幸的,這深深地影響之後我們在做的任何決策。
最近看到TED上,由Simon Sinek所提供的一個演講,講的就是關於這觀念,強烈建議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
在演講中,Simon Sinek提出一套思考模式Why -> How -> What。
這是大部分成功人士所採用的黃金思考原則,也是為什麼他們可以成為領導人,吸引一群願意跟隨他的人很重要的原因。然而,我們的教育卻一再忽略問問題的力量,大人們只準備了很多東西希望我們可以放進腦袋裡,讓我們的思考不斷的進入What -> How -> Why的思考模式中。
那這兩者有何不同?
在What -> How -> Why的思考模式下,我們會決定要做什麼,接著研究如何做,最後才去想為什麼要做。以公司舉例來說,我們會決定要生產一個新產品,接著會想如何做出這個產品,最後我們才思考為什麼顧客會願意買我們的產品。
然而在Why -> How -> What的思考模式下,則是會先想為什麼我們要做產品,除了公司本身的利潤外,可能是因為要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生活方式,接著要想如何讓使用者可以生活更方便, 最後才會想到怎樣的產品才可以讓使用者的生活更方便。
而思考模式也造成在推銷的說法完全不同。 在What -> How -> Why的模式下,會這樣說:『我們公司推出一個新的產品 (What),我們使用所有最先進的技術並搭配最新的規格....等 (How),我們認為你應該擁有一台。(Why)』
然而在Why -> How -> What的模式下,會改成這樣說;『我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讓生活更方便,為了讓生活更豐富,這一直都是我們的信念 (Why);我們總是研究最先進的技術、挑戰我們的極限 (How);恰巧我們本著這樣的信念推出了新的產品,你要一台嗎?』
哪樣的說法會比較引起共鳴呢? 我認為是後者。
透過Why -> How -> Why的思考模式,你早就已經吸引一群認同你、相信你的人,也因為信任,任何你所圍繞本身信念所推出的產品當然很簡單就可以被這群人所接受。而這也是目前Apple在做的事情,也是其他電腦公司無法跟他競爭最大的差距。
想要與人不同嗎? 你該從改變思考模式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