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錄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a94d3f0100q2id.html
要讓他人做好的工作,很少是一蹴而就的,在大多數情況,都不免有艱難險阻相伴。只有付出艱辛和努力,戰勝了這些艱難險阻才能達成做好工作的目的。這裡就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他有戰勝艱難險阻的耐心和決心麼?他能迎難而上,不達目的不罷休麼?
他戰勝艱難險阻的耐心和決心從哪裡來?這就是他做好工作的意志強度。他做好工作的意志強度越大,他也就越有能戰勝艱難險阻的耐心和決心。人們常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就是這個道理。可人的意志強度大小是如何變化的?這就是管理學第二原理必須回答的的問題,這也就是意志強度定理。
意志強度定理的含義
人在某一行為活動上的努力程度,與這一行為活動所能帶來的自我肯定的多少成正比,與他對這一自我肯定評價的高低成正比。 意志強度定理界定的是意志強度發展變化的規律,這規律直接表現為「兩個正比」關係。可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兩個正比」關係?這還得補充說明一下人的行為活動驅動機理。
人是社會存在物。所以,人的行為活動選擇,是直接決定於他與他周圍的人和物的比較。
1、當他處於「人有我有」狀態時,他處於一種滿足狀態,意志就無所指向,因而不會有任何意志驅動力形成。
2、當他處於「人無我無」狀態時,這種無——缺失,儘管是一種遺憾,但這種遺憾不會讓他感到特別不安。因而也沒有差異給他帶來刺激,作用於他的意志選擇。
3、當他處於「人無我有」狀態時,這種「人無我有」狀態會給他帶來一種能的價值滿足,因而他會努力保持這種「人無我有」狀態,並努力保持不被他人所改變而轉化成為「人有我有」狀態。但是,如果這種「人無我有」狀態是絕對不可改變的,並且他還高估了這種「人無我有」的價值,那麼,他也就不免會因此墜入自我陶醉之中而放棄其它應該有的努力。
4、當他處於「人有我無」狀態時,他的意志可能會因為這種缺失所帶來的自卑而強化,進而驅動他形成努力改變這種「人有我無」狀態的意志力,以形成「人有我有」的滿足狀態;或者創造出「人無我有」來補償這種「人有我無」的缺失。但是,如果這種「人有我無」狀態給他帶來的自卑把他壓垮了,他感覺到既無法變這種「人有我無」為「人有我有」,也無法創造出他的「人無我有」來彌補這種「人有我無」,他也就不免陷於自暴自棄、自甘墮落的深淵而放棄應該有的努力。
意志強度定理的推理
從意志強度定理中,可得到四個具體的判斷,這就是意志強度定理的四個推理:
1、一個人的某一行為活動對他所尋求的自我肯定實現的作用力度越大,他在這一行為活動上的努力程度也就越大。這就是在他的行為活動與他所尋求的價值滿足之間建立一個更為緊密的關聯關係。
2、一個人對某一行為活動給他所能帶來的自我肯定評價的高低,與他在特定範圍內進行比較,與他人得到的最大滿足之差成反比,與他人得到的最小滿足之差成正比。人在某種價值上已獲得的滿足本身也會對他形成一種強化激勵作用。
3、一個人對某一自我肯定價值評價的高低,與他獲得這一自我肯定的難易程度成反比。這是「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的心理規則的直接體現。
4、一個人在某一行為活動上的努力程度的高低,與這一行為活動所能帶來的自我肯定已滿足的程度成反比。這是經濟學中的「效用遞減規律」的直接體現。
意志強度定理的推論
從意志強度定理和推理中還可得到四個更具體的判斷,這就是這一定理的四個推論:
2、不能保證實現的承諾,是無法激發他人的積極性的。任何人都會對他行為活動的收益進行預期,當他的預期是難以獲得他所尋求的價值滿足時,放棄努力,才是他理性的選擇。
3、要平息他人的不滿情緒,誘導他調小比較範圍,則是有效的措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則會對人起到緩解不安心理的作用。
4、要激發他人的積極性,誘導他調大比較範圍,則是有效措施。 讓人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則會對人起到抑制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心理的作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a94d3f0100q2id.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